Image

漂亮的野菇吃了差點出大事!竟是誤食有毒「綠褶菇」

 

    花蓮縣衛生局於上周六(6/17)凌晨接獲醫院通報,有民眾疑似烹煮食用高寮大橋旁野生的菇類後,六人食用皆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衛生局派當地稽查人員前往民眾自家,民眾表示這個野菇長的相當漂亮,經指認確認為誤食「綠褶菇」造成,所幸六位民眾盡速就醫,經急診室治療後已返家休養。

 

AA-0619224049654.jpg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表示,梅雨季節來臨,高溫潮濕的天氣,提供菇菌極佳的生長環境,林間、田埂邊和草原上紛紛長出許多不知名的野菇。台灣地區每年幾乎都會發生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例,綠褶菇屬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並不鮮豔,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由於綠褶菇常被誤認為美味無毒的雞肉絲菇,時而傳出民眾誤食中毒,是菇類中毒排行榜之首,還被封為「台灣最惹事的毒菇」。

 

AA-0619224049635.jpg

↓請繼續閱讀↓

 

    衛生局說明,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在台灣平原地區相當普遍。菌蓋初為半球形,後平展,成熟時,褐色表皮裂開,除中央較密集,餘皆成斑點狀分散,露出白色海綿質菌肉。菌褶初白色,之後逐漸轉為黃綠色,所以稱為「綠褶菇」。通常一種毒菇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因此中毒反應常混合發生,嚴重時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千萬不可輕忽。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以利對症下藥,施行急救措施。

 

AA-0619224049588.jpg

↓請繼續閱讀↓

 

    朱局長再次呼籲,看到不知名的野菇冒生,切勿以為是地上冒出來的「禮物」,應秉持「不採不食」的觀念,台灣許多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民眾勿自行採摘、食用或贈與他人來路不明的菇類或植物,以免誤食不幸中毒。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洽詢食品藥物管理科電話:03-8224750。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