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荔枝椿象」漸甦醒 須盡早防治

    時序進入二月春季腳步漸近「荔枝椿象」越冬後也漸甦醒,目前西部縣市已陸續傳出該害蟲蹤跡,花蓮縣政府提醒本縣種植龍眼的農友及臺灣欒樹的單位儘快開始進行防治工作,修剪過密枝條,及使用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農皂」稀釋噴灑蟲體進行防治,以儘早控制危害性。AA-0203151858074.jpg
     「荔枝椿象」主要寄主為無患子科植物,在花蓮縣常見於「龍眼」及「臺灣欒樹」;該害蟲為一年一世代,主要分成卵、若蟲及成蟲三個時期。每年三至五月為產卵高峰期,通常會在寄主植物葉上可見十數顆綠色或黃色的卵粒聚集成堆,約十至十四日卵轉成紅色後孵化出若蟲,隨著成長體色會自紅色逐漸轉變為紅色黝黑具白條紋形態;進入成蟲後體形呈現盾形黃褐色,胸腹部會披有白色臘粉。在產卵期,除可在龍眼、荔枝等樹上外,有時也會在居家環境中如窗簾、牆壁、衣物、盆栽等地方發現荔枝椿象的卵粒。AA-0203151858028.jpg
    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表示,越冬後的荔枝椿象對化學藥劑較為敏感,再加上目前氣溫仍偏低,蟲體行動遲緩,故此時期(約一至二月下旬)將藥劑噴灑在葉背與枝條縫隙等荔枝椿象躲避處防治,具有最佳效果,但時節進入三月中旬後,氣溫回升且進入交配期,將適逢花期,為避免誤傷蜜蜂等授粉昆蟲,不建議續用化學農藥,可改以釋放平腹小蜂寄生椿象卵進行生物防治。

↓請繼續閱讀↓

    對於荔枝椿象的若蟲,則可以用植物皂素進行非化學農藥防治。另對臺灣欒樹上的荔枝椿象,絕大多數在四至六月間出現在其嫩枝條上吸汁或交配,修剪及防治重點應在樹冠最外層及矮側枝或萌蘗,防治工作建議在九月的花期前執行完成。
↓請繼續閱讀↓

    縣府表示,農民及路樹或土地管理單位可依據龍眼或臺灣欒樹生長期及荔枝椿象生長階段,選擇適當方法進行整合性防治;而民眾在居家環境如發現有荔枝椿象時,應小心避免接觸及驚擾,一旦不慎皮膚或眼部接觸,請先及時以清水沖洗後再儘速就醫診治,如要使用化學藥劑在環境上做防治,可先向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洽詢相關環境用藥種類後再行使用。農友在農作物防治方法之施藥技術指導倘有需求,可洽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03-8521108)或本縣動植物防疫所(03-8227431)。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