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山區土石鬆動又下雨 議員魏嘉賢呼籲「應防止土石流滅村慘劇再次發生」

 

    自403強震發生以來,餘震不斷,截至今(13)日,主震及餘震的數量已超過上千次。地震不僅對街景造成明顯改變,還對地貌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根據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報告顯示,地震後衛星導航系統(GNSS)連續觀測站顯示花蓮站(HUAL)水平位移約為45.1公分,垂直位移約為8.1公分;考量震後山區土石鬆動又下雨,議員魏嘉賢呼籲「應防止土石流滅村慘劇再次發生」。

 

 

    日前農業部也透過衛星遙測的技術,發現強震後山區出現新生崩塌1391處,面積達943.76公頃,其中444處位於24條土石流潛勢溪流集水區內,且另外62處鄰近鐵公路,隨時有可能對交通及民眾帶來威脅。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向花蓮縣政府提出憂慮,指出臺灣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為防汛期,在這七個月期間是臺灣雨量最豐沛的季節。況且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繁,臺灣也不時有短時強降雨的情況發生,他在議會詢問花蓮縣政府是否已經做好隨時撤村的相應準備工作。

 

↓請繼續閱讀↓

 

    魏嘉賢也表示,在過去短短的35年內,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秀林鄉銅門村都曾發生大規模土石流掩埋事件,造成許多村民直接遭到土石活埋。目前花蓮有七處已公告的大規模崩塌潛勢區,這些地區內仍居住著許多居民。他希望花蓮縣政府能確實監測並擬定短、中、長期的計畫,以避免滅村慘劇再次發生。

 

↓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