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蓮拍的太美了吧!慈濟大學傳播系畢業展到明(2)日

 (圖片截自:防護罩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畢業製作微電影YouTube)

 

    慈濟大學傳播系第19屆畢業展覽「跡嚮 TRACE」,採取「跡象」諧音。「跡」代表達成目標過程中所留下的遺痕、「嚮」代表所追尋的理想;同學們來自不同國籍、世界各地,因此製作出的作品多元多樣,包括社會議題、深度報導、人文采風、微電影、紀錄片、旅遊節目等,期盼能帶給大眾特別的體驗,發現傳播新力量;即日起到至 12 月 2 日於花蓮慈濟大學大愛樓一樓舉辦,23組作品帶給大眾不同的視野。

 

 

    許詠婕、彭湘綺以疫情為動機,製作《疫憶》深度報導,探討疫情以來社會、生活、醫療議題,帶來的改變;周文堅、張權、李易澄畢業製作《稻,亦有道》講述一位阿美族退休的大卡車司機林長萁先生,66歲的他退休後選擇回到小時候與家人一起耕種。張權表示,影片除了記錄林先生種稻的生活外,主要傳達家庭之間的關係。

 

 

    許斯瑋的畢業製作《VEIL》,專訪台灣多位區塊鏈人士分享自身經歷;目前他也在相關區塊鏈媒體任職,他認為﹑區塊鏈在台灣算新興產業,由於自己很早就接觸區塊鏈,所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加上既有的傳播訓練佔得先機,也希望透過作品讓讓對區塊鏈一知半解、或是好奇的人認識區塊鏈。

    其中以花蓮多處景點包括七星潭、玉里神社拍攝的校園青春微電影「防護罩」,從影片中可以讓大家看到花蓮美麗風光。  

 

 

     吳婕瑜、賴裕壬、陳泳全的畢業製作「有溝無通 ,雙向溝通」,訪問21位18歲至20歲和30至50歲的人,探討受訪者所面對的「心理困擾」,吳婕瑜同學表示,中年人的困擾多在經濟和工作上;大學生困擾主要在人際關係上,而世代間的鴻溝來自不了解。他們分享,在一次訪問中,一名大學生表示曾經跟父母說過自己在學校被霸凌,但在父母眼中卻變成「是不是你有問題才會被欺負?」而讓人認知到,溝通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理解和認同」,希望藉此幫助了解雙方的想法與立場,拉近之間的距離。

 

 

 

    傳播系孫維三主任表示,同學在慈大四年所學,畢業作品與花蓮在地連結,發揮所學,參與地方活動,讓更多人透過大家的作品認識花蓮。

(圖片由慈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