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今首航

    籌備了一整年,經過試航及計畫工作人員培訓,「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於今天11:00 於花蓮港賞鯨碼頭首航,由花蓮賞鯨船多羅滿號執行啟航任務;而今天恰好是2023年「世界鯨魚日」,1980年起,以「反思人類捕鯨行為,並轉而為友善鯨魚」所推行的國際紀念日。大型鯨的儲碳能力以及為海洋貢獻基礎生態的能力已被科學家證實,在復育海洋生態及對抗氣候危機中,大型鯨扮演著重要角色。AA-0219161914954.jpg
    2018年後,花蓮賞鯨船擴展尋巡範圍從離岸5浬至12浬,屬於大海性巡游大型鯨種---抹香鯨的發現率顯著升高。據多羅滿賞鯨公司2022年賞鯨活動鯨豚目擊統計資料,抹香鯨的發現排名已躍升為第五名(高過瓶鼻海豚和領航鯨)。
    然而,在台灣12浬內海域是我們如同領土的領海,這範圍內,台灣海峽這一側有台灣白海豚,東部太平洋有身長18公尺體重達50.000公斤的抹香鯨等等,顯然,海洋生物、海洋意識並未被四面環海的台灣社會充分認知。AA-0219161915142.jpg
    由花蓮福爾摩沙協會、多羅滿賞鯨公司、第一哩路基金會主辦;湧源基金會、美國某基金會協辦;以及許多贊助支持者,我們將一起執行「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計畫範圍為台灣東部太平洋黑潮流域,計畫將維期三年自2023年至2025年。此計畫分為一年四季,每季將安排60小時調查航班,工作內容為太平洋抹香鯨的搜尋及紀錄(生態、影像、聲音、航跡、文字),這些紀錄資料將提供為後續相關研究或延伸活動需求。計畫航班將開放部分名額給對計畫感興趣的朋友們報名參與。AA-0219161914954.jpg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中「π」的三層意涵為圓周率3.1416…..象徵海洋無窮盡的循環;抹香鯨舉尾深潛時,露出海面的鯨尾圖案;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海底地形剛好形成π字狀,台灣本島為π字的上緣,東南向伸出的呂宋群島為π的一隻腳,東北向伸出的琉球群島為π的另一隻腳,黑潮流過π的內緣,引發湧升流,形成大洋生態區。計畫航班將沿著π字規劃航線。

↓請繼續閱讀↓

    計畫預期成果希望達成,證實並建立台灣太平洋抹香鯨群資料,擴充台灣海洋教育、海洋文化資源;鼓勵台灣社會「向海致敬、向海探索」的精神,從認識而尊重珍惜,走向永續對待我們海洋環境和資源的態度;自2016年發現台灣鯨豚,2017推行賞鯨活動至今,台灣社會對待鯨豚從獵殺、吃食到觀察、觀賞,已大幅調整對待鯨豚的態度:2023推出的拜訪抹香鯨計畫,也將開創性改變台灣對太平洋、對大型鯨的態度;調整過去台灣社會與海的不合理隔閡,轉過頭來看見抹香鯨、看見台灣開闊的太平洋前院,進而擁有海闊天空的視野和機會。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