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慢食博覽會外籍貴賓及慢食組織 共同為台灣慢食向前邁進
花蓮縣政府辦理2023台灣原住民慢食博覽會暨慢食論壇,在疫情開放國門後,再次邀請了國際的慢食友人一起到花蓮,分享慢食精神與文化連結的特色,讓花蓮可以在多元的文化下能與慢食有新火花,讓產業發展的能力提升。
縣府原住民行政處表示,今年邀請的外籍貴賓來自義大利、韓國、印度、夏威夷和泰國等8位,都具當地的特色和代表性,首先,義大利國際慢食組織原住民族群 負責人Luis Francisco Prieto,他是第二度來到台灣,這次也代表義大利組織在博覽會前與縣長徐榛蔚簽訂MOU,為花蓮與義大利慢食組織達成未來合作的共識。Francisco表示,原住民族社群網絡與國際慢食組織之間的合作旨在解決土地和水資源的侵占、文化侵蝕、歧視和經濟邊緣化問題,通過推廣優質、乾淨和公平的飲食系統共同努力,打造一個由原住民族主導的韌性、可持續和食品主權的模型,供全世界效仿。
第二組,韓國慢食組織發言人Kim Hae young和廚師Jung Jin Young,今年五月縣府就邀請了韓國慢食廚師Kim Hae young到花蓮以食會友,到豐濱海岸線體驗海菜採集,也在大漢技術學院開設了韓食料理課。這次更邀請了韓國慢食廚師Jung Jin Young,在韓國擁有自己的小菜店,在這次的美味方舟活動中也示範了濟州島的傳統美食,以及傳統韓國皇室料理。Kim Hae young表示,一張桌子是一個進行餐飲交流的場所。落實更美觀、功能更強、以人為本的餐桌上,不同因素將交織在一起。
第三組,美國夏威夷慢食組織發言人Robert Kealoha Domingo和廚師Kini Kahauolopua,夏威夷的傳統主食「芋頭」,在他們的生活中有相當大的成分,還有包含芋頭的神話故事,讓他們對於自己的飲食與文化都極為重視。這次的慢食百人分享,夏威夷廚師也現場示範了傳統的芋頭料理製作方式,美味方舟時也示範了lau lau的製作,鮮美的芋頭料理正是文化傳承的意義。Domingo說表示,我們最常吃的主食芋頭的形式是poi,這是由煮熟去皮的芋頭塊搗成一種糊狀物,可以新鮮食用,也可以發酵,因此具有極長的保質期以及更高濃度的有益成分,如複雜碳水化合物、纖維、益生菌、維生素和礦物質。芋頭塊也可以生吃,稱為kalo paʻa,類似於馬鈴薯。芋頭的莖和葉子也被用作蔬菜食材,其中一道菜叫做lau lau,是一道用嫩芋葉包裹的蛋白質食物。
第四位,泰國清邁慢食組織發言人Chuepa MR. Ayu,有著自己的咖啡農場,並且將附近的小農串連,讓他們一同為了生物多樣性及公平性為清邁的慢食努力著,2021年只能透過視訊的方式參加第二屆的慢食論壇,這次到花蓮也與我們分享他在清邁串連時的成果。Ayu表示,從小就夢想著與我的家人和鄰居一起努力改善生活品質,當我23歲時,我發現了許多我們社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決定創辦Akha Ama Coffee作為社會企業,並應用了泰國第九位國王拉瑪九世的哲學理念,透過咖啡生產來實現永續發展農業。今天,有許多年輕人加入我,鼓勵並共同創建一條卓越的道路,以建立經濟、教育和環境的社會平等。
第五組,印度慢食印度尼爾吉斯咖啡聯盟發言人Peter Jestin Pauls與廚師Balakrishnan Jayanthi,這次到訪的兩位印度貴賓,Peter Jestin Pauls是針對印度Nilgiris Coffee Community的原住民經濟發展而努力的推動者,Balakrishnan Jayanthi則是印度原住民傳統飲食的廚師。Pauls說明,Slow Food Nilgiris Coffee Community的目標包括,確保原住民聚落的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食品安全、維護土地和社區權利、提升社區健康和發展,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在 Nilgiri 生物保護區(NBR)內。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參與各種活動,如加工(包括保鮮、乾燥、冷凍、通風、罐裝和包裝)、倉儲、冷藏,並為其成員的產品提供服務。此外專注於種植各種有機農產品和非木材森林產品(NTFPs),並具有購買、租賃或收購土地、種植園或莊園等多元發展項目。Balakrishnan Jayanthi廚師也在百人分享中,與大家分享了印度原住民的傳統料理,運用印度的小米製作了類似燉飯的傳統美食,讓在場參加的民眾相當驚艷,而在美味方舟中,也運用了小米製作了傳統的點心,類似小米版的「碰米香」,加入蜂蜜的甜味讓大家都非常喜歡。
縣府原民處處長督固·撒耘表示,花蓮縣政府邀請外賓們在這次博覽會、論壇、美味方舟中的精神,持續與國際組織連結,並轉化成發展原住民經濟產業的可能性,讓花蓮走出國際,也讓國際走進花蓮。
(花蓮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