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祖傳三代的「豐田劉記碗粿」

《鹹碗粿/客家水粄

        花蓮豐田街上曾有家「大同戲院」,塵封超過40年,在牛犁協會結合山東野劇團與山下線團隊展開為期約三年的修繕工作後,在去年7/6正式開幕。在協會朋友的大力推薦下,記者造訪了這家位於協會對面,戲院看板下方,傳到第三代的「豐田劉記碗粿」。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2.JPG

 

       78年次的頭家娘劉皇怡,是第三代的傳人。第一代店家是來自花蓮富里、台東池上的外公劉吉昌跟外婆徐森子所創,原本不在這裏,是在豐田某個樹下開了一間涼水攤,一路賣豆花、碗粿、麵,邊做邊學習,戲院收掉後才搬過來,前後營業至今將近50年。

       第二代接手的是阿姨,第三代最先是哥哥,原本是職業軍人的皇怡,退伍後才加入接班行列,現在則是獨挑大樑。

       外表中性帥氣的皇怡,接手營業將近8年,中間曾在民國路開了分店5年,一年前收掉,目前專心經營這家本店。

       用祖傳古法製作純手工的客家水粄,鹹、甜口味都有。以前是用柴燒大灶,現在則改以瓦斯大灶,製作碗粿及炒料,柴燒才是真正厲害的絕活。調整大小火,大火要放木材,小火要把木材再夾出來,跟火拚速度,有空還得撿木柴,破木材,不像瓦斯簡單方便。整個火力也跟瓦斯有差別,費時耗工,每天產量有限,如果客人有預訂較多的數量,原本清晨開工的她,只好加班熬夜開蒸。

       希望客人用銅板價吃到最美味的食物,是第三代經營者皇怡一秉至今的初衷。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3.JPG

《鹹碗粿/客家水粄》

        用花東縱谷存放一至兩年的在來舊米,依照祖傳水、漿比例製作,調漿的濃稠度會決定粿體好吃與否。粿體本身沒有調味,入口有一股Q彈的米香,配料置於粿體上頭,有菜脯、豆干、絞肉等,再淋上用新鮮蒜頭泡製的醬油,口感香郁,所有的醬、料跟粿體都在舌尖上跳起吉魯巴!

       這是記者吃過最特別的鹹碗粿,好感謝當年發明這碗粿的第一代阿公、阿媽!這碗古早味客家鹹碗粿還曾參加過107年行政院農糧署舉辦之最強碗粿爭霸賽,獲得「全國第二名」,果然名不虛傳。

 

 

↓請繼續閱讀↓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4.JPG

《甜碗粿/客家水粄》

       這道「甜碗粿」,製作方式跟鹹碗粿無異,加上黑糖、二砂跟米漿,吃起來口感很像黑糖糕,冰冰涼涼後也好吃。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5.JPG

《北部客家粽 

       這道「北部客家粽」使用圓糯米製作,當然也是用祖傳配方,內包絞肉、香菇、菜脯、香菇以及豆干。淋上甜辣醬,更添風味。

 

↓請繼續閱讀↓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6.JPG

 《福菜飯》

       用梅干菜+圤菜+小碎肉+手工去油豬皮+冰糖所製作的「福菜飯」,特別是去油的豬皮,滷製後超香Q!光聽材料跟工序就是好吃的表徵,主打甘、鹹、甜三味,佐以醃蘿蔔提味解膩,實在是好吃極了。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7.JPG

《豬肝湯》

 

      最後上場的「豬肝湯」,原本不在記者預期的名單中,但皇怡極力推薦,沒想到入口竟然是碗厲害的「粉肝湯」!原來隔壁攤的溫體豬肉商,是皇怡的爸媽在經營,新鮮豬肝從攤位到餐桌,不會超過10秒鐘!口感外脆、內粉、QQQ,堪稱「豬肝湯」界的小鮮肉。   

        最後皇怡特別強調,每種食物使用搭配的肉燥都不一樣,不會一燥到底。挑選的部位是豬頸肉,因為它肥瘦分佈均勻,肉質較軟嫩,因此肉燥不會很肥膩,再加入油蔥、醬油,使用大灶,經過手工爆炒,絕無使用任何人工添加物及香料,跟外面所吃到看到的肉燥完全不一樣,外面一般都是用滷的,但我們是用大灶炒出來的,因此無法比擬,所以香氣十足,可說是獨家獨有的。

       據說麵類也非常好吃,拍完一輪後試菜,記者實在是飽到天靈蓋,這回就獨漏麵類,改日再訪。

 

 

《菜單/MEMU》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8.jpg

 

20240712劉記豐田碗粿-009.JPG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