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光電業者攜手養殖業團隊 舉辦玉里「漁電共生」說明會

       玉里鎮是花蓮縣重要的漁業區,同時也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為了促進漁業和能源產業的協調發展,此次由金龍心螺絲工程有限公司攜手光電廠商迅捷光電、養殖業團隊,共同為當地鄉親及有意願施作之地主,進行工程說明,期許能整合民間意見,讓該案順利推動,同時提高漁業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近年來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提倡下,世界各國紛紛進行能源轉型,以符合2050淨零碳排放的宗旨,在台灣,太陽光電與養殖漁業的「漁電共生」,便是這樣雙贏的模式,此舉不但可透過推動能源轉型達成減碳目標,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更可以帶動我國綠能科技及產業躍升,結合漁業和太陽能發電,實現綠色發展。

AA-0328092917718.jpg

 

       多數業主聽到在自家魚塭,裝設太陽能板仍然心中存疑,會不會破壞水質?會不會對水產有不好得影響?魚塭結合太陽能板,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關於業主的擔心,農委會水產事業試驗所於「農業資源循環暨農能共構之產業創新」計畫中,已推動各地養殖場與太陽能業者合作,近年來目前在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已經陸續建設14,480公頃的漁電共生專區,除了實驗數據外,也在真正的養殖場做實驗,將雙方的數據對照分析,找出最適合養殖水產及太陽光電的結合方式。

       長年在屏東縣鹽埔筍殼魚業者蔡宗憲表示「目前已經將自己循環水養殖系統,做到漁獲量供不應求,希望能將這個技術引進玉里鎮,結合光電讓養殖業者能有更好的收入」,養殖環境穩定的情況下,再加上導入智慧養殖的多樣自動化設施,如水下攝影機監控、自動循環水養殖、自動水質監控等科技輔助,不但能即時反映養殖狀況,還能透過數據蒐集與分析,持續改善養殖標準,精準有效的提升產量。

       同樣規劃導入智慧養殖的漁電共生型態,也發生在嘉義義竹的漁電共生專區,以及台南北門區,一場改變傳統養殖的變革正準備迎風而起。位於嘉義縣專區內的台泥嘉謙漁電共生案場,總面積共61公頃,發電總容量達43.4MW,可提供13,400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台泥嘉謙在這裡的任務,不是只有興建光電板而已,未來將協助原有的17位養殖漁民,導入AI智慧養殖技術,讓漁民能夠藉由科技設備的輔助,提升養殖環境的穩定與產量的提升。並且優先安排返鄉青農加入,以及透過產學合作,來帶動養殖產業的翻轉升級。

AA-0328092924758.jpg

 

       過去養殖業者只能靠天吃飯,因為有了漁電共生機制,智慧養殖技術得以透過光電的建置順勢導入,提升養殖產業技術,不僅讓養殖產業升級轉型,也帶動光電產業的榮景,達到光電與養殖互利共生。

       在能源轉型的規劃版圖中,因為太陽光電技術已非常成熟,而且相對容易建置,屬低度開發對環境影響小,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主軸之一,並有許多成功建置案例,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核心。

       太陽光電從推動至今,屋頂型將持續建置,地面型光電因為台灣地小人稠,以土地複合利用為原則,優先推動具有社會共識以及無環境生態爭議的場域。截至去年7月底,裝置容量已累計8.78MW(百萬瓩)。

       據農委會水試所的試驗成果指出,室內養殖在導入自動化設施之後,與戶外傳統養殖相比,平均漁獲量約可達4倍以上。可見光電讓養殖再加值,漁電共生真正實現了「漁幫電、電幫漁」的經濟效益。光電業者在魚棚上架太陽能板,發展綠能,不僅要肩負漁民養殖產量,也要負責未來20年太陽能維運,提升土地利用多元效益。

 

↓請繼續閱讀↓
↓請繼續閱讀↓

求職專區